先说个实在的:现在满大街都是钢琴班,但很多地方要么老师板着脸像欠他钱似的,要么教室隔音差得跟菜市场一样。鹏达这儿倒是有三点特别戳中我:
上周碰到个52岁的阿姨来试课,紧张得手都在抖。结果你猜怎么着?三个月后人家能弹《梦中的婚礼》主旋律了!这里入门教学确实有套方法:
1.先玩后学:第一节课就让摸琴键,感受do re mi的位置
2.拆分教学:把曲子切成小段,像拼乐高一样慢慢组合
3.错得妙:老师常说"错说明你在突破舒适区"有个大学生跟我说,他原来以为学钢琴得先认五线谱,在这儿发现居然可以用数字谱过渡,这个设计挺人性化的。
实话实说,比小区里个人工作室贵20%,但多花的钱确实看得见:
他们校长有句话我挺认同:"便宜课程就像打折酸奶,快过期才甩卖"当然要是预算实在紧,他们也有晚8点后的特惠时段。
这事儿我得说道说道。去年有个外卖小哥在这学,现在都能给女儿伴奏幼儿园演出了。关键看三点:
时间管理:每周固定两小时雷打不动
目标设定:先攻克《欢乐颂》前八小节
心态调整:把练琴当解压而不是任务
有个心理学老师在这学琴后说,弹错音时老师的反应特别重要。鹏达的老师通常会说:"这个错有意思,我们试试看错出什么新花样?" 五、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
别急着报年卡!建议先:
1. 去蹭节体验课(他们每月都有开放日)
2. 摸摸琴键看手感喜不喜欢
3. 和老师聊聊天,看气场合不合
我见过最绝的是有个程序员,试课后说弹琴和敲代码都是排列组合,现在成了优秀学员。所以啊,适不适合得试了才知道。
要说个人观点,我觉得鹏达最聪明的地方是把"门槛"了。他们大厅常年摆着台钢琴,谁都能去按两下,这种不端着的态度特别招人喜欢。现在很多艺术机构搞得像学术殿堂似的,反倒把普通人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