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弄明白钱是怎么被"瓜分"的。举个真实例子——河东区某机构的张老师,她家课程包含三块费用:
1.基础课时费:80-150元/节(这个浮动啊,跟老师资历直接挂钩)
2.教材器材费:首年500-800元(含电子曲谱、节拍器这些)
3.表演活动费:年均300元左右(汇报演出总要穿个小礼服吧)
特别提醒:有些机构会把考级辅导费单列,这块儿容易产生隐形消费!
我观察了半年多,发现这些门道:
上个月有个家长跟我吐槽,报了6800的年卡课,结果发现:
所以啊,一定要:
1. 试听至少2次不同老师的课
2. 查看教材实物样本
3. 用手机计时器核对课时
4. 问清请假补课规则
经过对比,我发现这些组合最划算:
1.入门阶段:8人小组课+大学生陪练(月均600-800元)
2.进阶阶段:1对2精品课+智能APP辅助(月均1200元左右)
3.冲刺考级:1对1定制课+模拟考官(考前三个月约2000元/月)
有个冷知识:很多机构在3月和9月开学季会有"带新",这时候砍价成功率高达73%(数据来自本地家长群调研)
作为带娃学琴3年的老母亲,说几句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