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师资历是价格分水岭
2. 上课形式决定性价比
举个真实例子:南塘街某机构推出「1对4小组课」,单节120元看着便宜,但实际核算下来:
3. 隐藏费用防不胜防
去年有学员中招的案例:
还真不一定!我认识个退休音乐老师,在自家客厅开班只收100元/节,但要求学员必须每天微信打卡练习。反观某些豪华琴行,288元/节的课反而让家长在休息区干等...
三个避雷重点:
1. 试听课别光听老师炫技,重点观察:
2. 警惕「考级包过」话术(某机构因此被投诉过)
3. 夏天去琴房记得摸下钢琴——温湿度不达标的老琴会毁手感
朋友家孩子学琴三年换了四个老师,总结出价格之外的黄金法则: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新城那边有家工作室挺有意思:老板规定所有老师必须每月办迷你音乐会,学员免费参加。这种隐形福利比送十本教材都实在,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