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真人真事:去年有家机构图便宜,招了个自称"毕业"的老师,结果家长发现这老师连《致爱丽丝》都弹不利索。所以啊,看简历不能光看毕业院校,得注意这几个硬指标:
有个小窍门——问问老师平时练什么曲子。要是张口就是《梦婚》这类网红曲,专业度可能就得打个问号了。
温江这边行情挺有意思。根据我打听的数据:
老师类型 | 课时费区间 |
---|---|
在校音乐生 | 80-120元 |
普通机构老师 | 150-200元 |
资深演奏级老师 | 300元+ |
但千万别被价格框住!遇到过有个老板,用250元/课时挖来位留德回来的老师,结果人家带的学生连续两年考级通过率100%,这钱花得值不值?明眼人都懂。
试过在58同城发广告?效果可能还不如在川音食堂贴张告示。这几个路子亲测有效:
1.本地音乐院校布告栏(记得附上二维码)
2.钢琴爱好者社群(潜伏三个月再发招聘)
3.家长转介绍(老带新奖励机制要设计好)
重点说说第三个。认识个校长,他搞了个"推荐名师送免费课"的活动,三个月内团队就扩充了5个优质师资。
见过太多机构在面试时犯低级错误了。比如有次碰到个老板,光顾着问老师获过什么奖,结果忘了考察最基本的视奏能力。这几个雷区千万避开:
建议准备段陌生谱子,现场让老师即兴教学,这招比什么都好使。
好不容易招到个好苗子,结果半年就跳槽了?这事儿我见得多了。说个真实案例:有家机构给老师准备了专属琴房,墙上挂老师获得的奖状,结果老师离职率直接降了40%。其他实用方法包括:
记住啊,老师也是要成就感的。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把学生进步视频剪辑成合集发给老师。
要说个人观点嘛,我觉得现在很多机构把招聘想得太复杂了。其实关键就三点:专业能力看得见、薪资待遇有诚意、工作环境够舒心。把这三点做到位,好老师自然愿意来。温江这地方艺术氛围越来越浓,真心想做教育的老板们,是时候好好琢磨师资建设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