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拍大腿)先别急着纠结五线谱!咱得搞明白这场考试的真实面目。滨湖区这两年艺考生里,钢琴专业占比足足有38%,但很多人连音阶和琶音的区别都搞不清就闷头报名...
(挠头)去年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梦婚》弹得可溜了"一听...好家伙节奏全乱套。所以啊,耳朵比手指更重要!
滨湖区现在挂着"弟子"头的机构少说十几家,但你要问清楚:
(突然压低声音)跟你说个真事:有家机构宣传海报写着"音名师授课"人家老师早退休八年了...
好的培训应该像拼图:
1. 前3个月:解决识谱和手型
2. 中期:攻克考级曲目难点
3. 考前:全真模拟+心理辅导
千万别信那种"包过十级"的鬼话!去年有家长花六万报这种班,最后孩子连升降号都认不全。
(掰手指头数)这些血泪教训可得记牢:
1.盲目追求进度:隔壁老王孩子半年考五级?别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只练考级曲目:评委最讨厌"考试机器"3.忽视乐理:就像做饭不看菜谱
4.家长过度干预:有个妈每节课都拿本子记,结果孩子压根不动脑子
5.设备将就:两千块的电子琴练不出触键力度
(掏心窝子说)学琴确实烧钱,但真有窍门:
我有个学生家长更绝——跟琴行谈分成,介绍新生直接抵扣学费!
(突然严肃)说句实在的,所谓"天才"十个里有九个是练出来的。滨湖实验小学去年拿省一等奖那孩子,刚开始连《小星星》都弹不利索。关键在于:
你看那些演奏家手上的茧子没?那才是真正的"证明"!
现在明白为啥我说"级不是终点"了吧?钢琴这玩意儿啊,说到底是在培养把抽象变成具象的能力。去年有个学琴两年的孩子跟我说:",我现在听到鸟叫都能想到是什么音符"——这不比单纯拿个证书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