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重庆有超过60%的琴童家长表示,孩子学琴后专注力提升了——但为什么优秀的钢琴老师总是那么难找?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
说实话,现在钢琴培训行业挺缺好老师的。不是那种只会照本宣科的,而是真正懂孩子、懂音乐的。我们这儿吧,最看重三点:
1.热爱比证书更重要(当然有专业背景更好啦)
2.会教比会弹更重要——能把复杂的乐理讲得像聊天一样简单
3.耐心是最强天赋,毕竟小朋友可能连中央C都找不准
举个真实例子:上个月有个转学生,在其他机构学了半年还分不清四分音符和全音符。我们李老师用"汉堡包节奏法"(就是那种"面包-肉-面包"的比喻),孩子两节课就开窍了。你看,教学方法真的很关键对不对?
别紧张,不是非要你拿过肖邦奖才行。咱们团队现在特别需要:
▌初级钢琴教师(适合应届生)
▌资深教学主管(待遇从优)
对了,最近发现很多应聘者有个误区——觉得教小孩不需要太高水平。其实恰恰相反!越是启蒙阶段,越需要老师耳朵尖、眼睛毒,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手型问题。
直接上干货吧:
去年有个特别暖心的故事:张老师带的6岁学生,在音乐会上弹《小星星变奏曲》时突然忘谱。结果张老师悄悄坐到旁边琴凳上,用即兴伴奏给孩子托着,观众都没发现这是个"救援行动"团队默契,你说值不值?
说实在的,比起普通上班族,我们这行确实要"嗓子"但!
有个数据可能你想不到:在我们这儿待满3年的老师,85%都说颈椎病比当白领时好转了——因为上课要不停起身纠正姿势嘛。
教你个自测方法:如果听到楼下小孩乱弹琴,你的第一反应是:
A. 好吵赶紧关窗 ?
B. 咦这个节奏型可以教《两只老虎》?
要是选B,别犹豫了!我们教务主任王姐有句口头禅:"找老师就像找对象,技术可以练,但眼里没光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了。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现在很多机构把老师当"流水线工人"每节课必须教到哪一页。在我们这儿,如果孩子这节课就是搞不懂附点音符,那就花三节课磨明白它。毕竟啊,钢琴教育不该是工厂加工,而是带着每个小蜗牛慢慢看风景的过程。
对了,面试不用穿正装,弹段你最拿手的曲子——哪怕是小汤普森第一册也行。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你弹琴时嘴角会上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