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为什么有些钢琴老师教了20年还是老样子,而有些老师带出来的学生个个都能弹出灵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不太一样的钢琴培训校长——张校长。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他的故事时,还真有点意外...
张校长总爱说:"钢琴不是用来炫技的,而是用来说话的。"这话听着简单,但你要是知道他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明白分量有多重了。
张校长有句口头禅:"要是学生没听懂,那肯定是老师没讲明白。"这话听着有点狂,但你去听听他的课就懂了。
"很多人觉得练哈农枯燥是吧?那我问你,盖楼房不打地基行不行?"总能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 把音阶练习比作"界的广播体操"- 说琶音是"琴键上爬楼梯"- 管和弦转换叫"手指搬家游戏" 关于考级
他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考级就像体检报告,能告诉你哪里需要加强,但千万别当成毕业证书。"去年他们学校有个学生,考过十级后反而开始重新打磨三级曲目,现在弹得那叫一个动人。
张校长从来不避讳谈失败经历,这点特别难得。有次教师培训会上他说:"这行最容易犯三个错误..."1.把教室变成流水线:曾经有段时间过于追求考级通过率,结果学生们弹得一个比一个机械化。
2.忽视家长教育:有些家长天天问"孩子什么时候能弹《梦婚》"后来专门开了家长课堂才好起来。
3.教师团队同质化:现在招聘老师,首要标准是"必须和我的教学风格不一样"。
如果你正在考虑学钢琴,张校长这几句话可能对你有用:
"别急着买钢琴!先确定自己能坚持三个月再说。""认真练20分钟,比周末突击两小时强十倍。""错了千万别倒回去重弹,把整首曲子走完更重要。"他最近正在做一个实验项目——让零基础成人学员用12周时间完成从识谱到即兴伴奏的转变。上周我去旁听了汇报演出,说实话,有几个学员的表现完全超出预期。
张校长常说,钢琴教育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学生会给你什么惊喜。"也许正是这种开放的心态,让他的培训机构在十年间从一间教室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不过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可能不是有多少分校,而是每年教师节收到的那一摞手写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