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钢琴贵,其实最贵的不是琴,是坚持。我们培训班有台30年的老钢琴,音准反而比新琴更温润——为什么?因为每天都有不同的小手在抚摸它。
三个常见误区:
(敲敲琴键)听这个音色,像不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好的教学就该让每个音符都说话。
解决方法试试这样:
1. 把"错了"改成"这个段落我们慢速再来三遍"2. 每周固定时间当孩子的听众(哪怕只是弹《小星星》)
3. 在琴谱上画小红花比训斥管用十倍
说到这儿想起个真事:去年有个总坐不住的小男孩,现在每天主动加练15分钟。秘密是什么?我们让他给流浪猫基地弹背景音乐。
(翻出手机照片)这位58岁的阿姨,从完全不懂五线谱到能弹《梦中的婚礼》,只用了七个月。她说退休后学琴最大的收获不是技术,是终于能亲手弹出年轻时收音机里听的旋律。
给成年学员的建议:
有回深夜巡楼,听见琴房有人在弹《月亮代表我的心》,探头看见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边弹边抹眼泪。后来才知道他是在练习女儿婚礼上要表演的曲目。
(掏出本考级证书)看,这是我二十年前的证书,现在想想,当初死磕技术而忽略音乐性的练习,就像把《红楼梦》当识字课本读。
我们的教学原则:
去年有组数据挺有意思:坚持学琴5年以上的孩子,数学平均分比同龄人高12%。我倒觉得不是钢琴让人变聪明,而是持续专注的能力迁移到了其他领域。
市场上钢琴老师课时费从80到800都有,差别在哪?这样说吧,好的老师能听出你手腕哪个关节没放松,差的老师可能自己都没搞明白连奏的触键角度。
判断老师水平的三个细节:
1. 会不会示范演奏(光说不练假把式)
2. 能不能说清楚"这么弹"3. 是否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材
(突然站起来走到钢琴前)比如这个渐强记号,有的老师只会说"大声点"我们会让学生想象潮水慢慢涌上沙滩的力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