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学钢琴就是「照着谱子按键」,大错特错!正规教学至少要包含三个层面:
1.手指基本功:就像学写字先练笔画,爬音阶、练哈农都是为手指「松筋骨」
2.音乐感知力:听得出「哆来咪」和「哗啦啦」的区别很重要吧?(突然想到上周有个学员把肖邦夜曲弹出了广场舞节奏...)
3.乐理知识:五线谱可不是天书,其实比微信说明书简单多了
有个特别常见的误区——觉得「会弹曲子=会钢琴」。其实吧,就像会抄课文不等于会写作文,钢琴老师更看重的是你能不能举一反三。
陪练这事儿吧,有点像健身私教。主要干三件事:
说个真实案例:有个六年级孩子,自己练《致爱丽丝》练到谱子都卷边了还是卡顿。陪练老师发现他老在转指处停顿,就用「跨小水沟」的比喻教他预备动作,两周就流畅了。
先泼盆冷水——纯自学成功率不到10%。不是说没有天才,而是:
1. 错误手法像滚雪球,等发现时已经改不过来了(见过有人弹和弦时手腕僵得像铁板烧吗?)
2. 没有反馈就像蒙眼走路,根本不知道走到哪了
3. 遇到瓶颈期特别容易放弃
不过找老师也有讲究:
个人建议啊,前三个月最好找线下老师打基础,后面可以线上线下结合。
记住这个「三看原则」:
1.看示范:自己都弹不利索的,教人肯定够呛
2.看沟通:能把专业术语说成人话的才是真本事
3.看规划:第一节就让你直接弹曲子的,赶紧跑
特别提醒:别被「XX比赛金奖」这类头衔唬住。我见过拿奖无数的老师教孩子时满脸不耐烦,也遇到过没什么名气的老师把自闭症学生教到能公开演出。
每天练琴1小时不如正确练琴30分钟,这几个坑千万别踩:
有个特别管用的方法叫「三遍法则」:第一遍慢速零错误,第二遍原速,第三遍带上感情。比无脑重复十遍强多了。
很多人问「先买电子琴行不行」,这么说吧——想学自行车就别用平衡车凑合。不过真钢琴动辄几万块,可以这么选:
预算范围 | 推荐选择 | 注意事项 |
---|---|---|
3千以下 | 二手电钢 | 必须带重锤键盘 |
3-8千 | 入门立式 | 重点关注击弦机 |
8万+ | 三角钢琴 | 先量量家门尺寸 |
去年有学员图便宜买了台「装饰钢琴」,结果发现内部是泡沫填充...所以啊,买琴时带个懂行的很有必要。
---
说到底,学钢琴最怕的不是手小也不是年龄大,而是「我觉得我不行」的心理暗示。见过六十岁开始学琴的退休教师,也教过先天手指短的学生考过八级。音乐从来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给所有愿意尝试者的礼物。
最近总想起第一个学生,那个总说自己「手笨」的会计姑娘。去年她发来婚礼视频,自己弹着《梦中的婚礼》走向新郎。你看,只要方法对路,每个人都能弹出属于自己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