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照着谱子弹准每个音就万事大吉,其实啊,钢琴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同样的谱子,十个人能弹出十种味道。记得带过一个成年学生,每次弹《梦中的婚礼》都像在敲键盘,直到有天我让他把手机关机放在琴盖上...
总有人问我:",要不要买节拍器?"我的回答通常是:"试试用左脚打拍子吧..." 真的不是舍不得那百来块钱,而是...
为什么先不用节拍器?
1. 机械声容易让人紧张
2. 初学者的注意力有限
3. 身体律动感比数字更重要(这个观点可能有点反主流)
上周有个学生兴奋地告诉我,她在地铁上听着广播里的音乐不自觉用脚打起了拍子——看,这就是我们要的自然节奏感!
"每天必须练满1小时"这种话我说不出口,毕竟...大家都要上班上学对吧?我的建议是:
碎片化练习方案
有个银行职员学生就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居然把《卡农》弹得像模像样了。当然啦,周末还是建议拿出整块时间...
总有人一上来就要学《克罗地亚狂想曲》,不是说不能学,但是...(叹气)咱们得讲点基本法对不对?
推荐入门曲目清单
1. 《欢乐颂》单手版(别笑,右手旋律左手和弦绝配)
2. 《天空之城》简易版(学生反馈最有成就感)
3. 《千与千寻》主题曲(和弦进行特别适合练转指)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学流行曲目的学生坚持度比学古典的高出30%左右,所以我的教材现在都是混搭风。
经常被家长问到:",我们什么时候能考级?"说实话...(挠头)考级证书又不能当饭吃,但是呢...
考级的正确打开方式
去年有个学生考完五级后整整三个月不想碰钢琴,这事儿让我反思了很久...
教了这么多年琴,越来越觉得钢琴教学应该像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做法能出不同风味。有学生问过我:"老师你觉得天赋重要吗?"我的回答是:"比天赋更重要的是...你有多喜欢弹琴时那个专注的自己。"见过太多人把钢琴当任务,反而是一些所谓的"学生"因为真心喜欢,慢慢弹出了自己的味道。所以啊,别太纠结手型够不够标准,先找到弹琴的快乐比较重要。毕竟...钢琴又不是打字机,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