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站在音乐园门口犹豫不决,脑子里蹦出好几个问题:
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泼冷水:"忘掉《致爱丽丝》"两周全在练:
大概第三个月遇到坎儿,双手永远配合不好。老师教了个土办法:
1. 右手单独弹10遍
2. 左手单独弹10遍
3. 用0.5倍速合奏
4.突然某天——哎?手自己动了!
第一次上课被要求平躺在地上,肚皮压着字典练呼吸(画面太美)。但效果是真的猛,现在唱《泡沫》副歌再也不用偷偷换气了。
老师坚决不让我直接从《青藏高原》开始,而是分了三个阶段:
阶段 | 推荐曲目 | 训练重点 |
---|---|---|
初期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气息控制 |
中期 | 《传奇》 | 共鸣位置 |
后期 | 《时间都去哪儿了》 | 情感表达 |
下载个叫Vocal Pitch Monitor的APP,唱歌时像玩音游一样看着曲线调整,比老师瞪眼管用多了。
老师说的特别实在:"认真练20分钟,比周末突击3小时强十倍"亲测有效。
1.别跟小朋友比较进度:成人理解力强但手部肌肉僵,儿童恰恰相反
2.录音!录音!录音!自己听着尬就对了,说明耳朵进步了
3.演出机会别错过:音乐园季度汇演虽然腿抖得像筛糠,但突破后进步飞快
4.找个琴友互相伤害:我和闺蜜每周视频互相挑刺,比老师布置作业还积极
现在回头看,最大的收获不是会弹几首曲子,而是终于理解了那句话——音乐不是用来炫技的,是给平凡日子加bgm的。上次家庭聚会,能给外公伴奏他年轻时最爱的《甜蜜蜜》,看老人家眼睛发亮的样子,什么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