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二十岁手指就僵了"这话就跟"方便面必须泡三分钟"不靠谱。德艺的学员里有位55岁的超市阿姨,现在能流畅弹《梦中的婚礼》,她的心得就三点: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事儿:上周有个程序员学员把代码逻辑用在记谱子上,现在他发明的"if-else指法记忆法"都在班级里传开了...)
见过太多科班出身的老师一开口就是"升降号很明显嘛"德艺的教师上岗前必须通过"测试"能用外卖小哥都懂的话解释清楚五线谱才算合格。
有些机构用着十年没调律的钢琴,琴键松得跟老式打字机似的。我们所有琴房:
(偷偷说,新来的教务主任是强迫症,连节拍器电池都每周检查)
第一周:你会的比想象中多
已经能用单手弹《小星星》主旋律,虽然可能听着像电子门铃...
第一个月:双手配合的魔法时刻
当左右手终于不再打架时,那种成就感堪比第一次骑自行车不摔跤
第三个月:可以唬人的保留曲目
至少两首完整曲子,聚会时弹个《献给爱丽丝》前段,保证收获"哇你居然会弹钢琴"的惊叹眼神
很多人没算过这些账:
有个开火锅店的学员说得好:"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给未来的自己买快乐。"## 五、关于坚持的那些小心机
为什么德艺的续课率达到78%?
因为我们把反人性的事变得有意思:
最后说点实在的:钢琴从来不是奢侈品,它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第二语言。在德艺见过太多人从战战兢兢按第一个音,到后来能把情绪淌在琴键上——这种蜕变,往往始于某个普通周三的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