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师资质别光看头衔
2. 教室环境藏着猫腻
去年帮家长维权时发现,有机构用电子琴冒充钢琴教学。记住:
必须用真钢(最差也要电钢)
琴键回弹速度要达标
3. 课程体系是否科学
遇到过太多机构把《拜厄》当圣经用,其实现在更推荐《菲伯尔》这种互动教材。建议直接问:"学《小星星》要几节课?"如果回答超过3节,可能进度太慢。
长江艺术学院的老师开的班确实专业,不过...说实话对5岁小孩可能太严肃了,更适合艺考生。
最近冒出来的"彩虹琴房"挺意外,他们用游戏化教学,就是价格比市场价高20%左右。
1."试课"套路:有的是把正式课拆成试听课卖
2.考级保过承诺:纯粹是营销话术(考官又不是他们家的)
3.买琴送课程:琴行惯用伎俩,送的往往是没人选的时段
如果是给5-8岁孩子选,我会建议找:
成人学琴反而简单,重点看老师能不能教你喜欢的曲风。认识个外卖小哥在美佳钢琴学《梦中的婚礼》,三个月就能弹完整版了。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别迷信""的才是最好的。荆州虽比不上武汉资源多,但用心找还是能遇到好老师的——就像我学生里进步最快的,反而是在社区文化站学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