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你要想学琴,得先花大几万买架钢琴放家里。现在呢?电子键盘千元就能入门,手机APP能当节拍器,甚至有种叫"静音钢琴"科技,戴上耳机练琴完全不会扰民。蓝岛的王老师常开玩笑:"你们这代人学琴啊,简直像开着作弊器打游戏!" 二、三个最常见的入门误区
1."得从拜厄练起"
很多培训机构一上来就让学员啃枯燥的练习曲。但在蓝岛,第一节课就能弹《欢乐颂》前四小节——成就感才是坚持下去的动力对吧?
2."每天练2小时"
实际上,15分钟的有效练习比心不在焉的2小时强得多。我们有个上班族学员,就靠午休时间在办公室键盘上练习,三个月也考过了三级。
3."小/年纪大就学不好"
看看83岁才开始学琴的网红"钢琴爷爷"儿童钢琴比赛里那些小手翻飞的小朋友——关键从来不是硬件条件。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们最受欢迎的课程叫《钢琴与奶茶》。学员捧着饮料上课,老师用奶茶甜度来解释和弦的"味道"全糖是C大调,三分糖带点忧郁就成了小调...这种接地气的教法,让乐理知识像奶茶里的珍珠一样,不知不觉就吸进脑子里了。
张强送外卖时总经过琴行,32岁那年终于推开了蓝岛的门。刚开始连中央C都找不准,现在呢?上个月他穿着外卖制服在商场快闪演奏《天空之城》,围观群众拍的视频直接上了同城热搜。用他的话说:"送餐,左手弹梦想,这不冲突嘛!"## 五、你可能会问...
Q:完全没音乐细胞能学吗?
A:这么说吧,能跟着《最炫民族风》抖腿的人,就具备最基础的音乐感知能力了。
Q:线上课效果会不会打折扣?
A:疫情期间我们开发了"错音捕捉系统"你弹错时屏幕会像游戏里那样闪红光,比真人老师还敏锐。
Q:学到什么程度能显摆?
A:掌握《梦婚》+《菊次郎的夏天》这俩曲目,足够你在朋友聚会时收获"深藏不露啊"惊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