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学琴就是照着谱子按键盘——大错特错!金昌本地的张老师有句口头禅:"头动起来之前,得先让耳朵醒过来。"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琴行里标价8万的三角钢琴,可能还不如老师一句点拨值钱。金昌音乐家协会的李副会长跟我透露:"现在市面上有三种老师:
1.考级突击型:三个月包过五级(但学生考完就忘光)
2.兴趣培养型:可能进度慢点,但能让孩子十年后还爱音乐
3.野生流派型:教些奇怪的指法,号称独创秘籍"怎么选?我的建议是:先去试听!看看老师会不会因材施教。比如教小朋友可以用"小青蛙跳荷叶"练手型,教成年人就得解释清楚和弦的数学规律。
王阿姨家孙子学了半年,现在看到钢琴就哭——问题出在哪?根据金昌三小音乐教研组的调查:
有个特别实用的方法:把手机放远点录视频。很多学生自己都没发现,弹到某个小节总会不自觉地耸肩。
别急!金昌新开的共享琴房每小时才15块。刘老师说过特别实在的话:"块的电子琴够初学者用两年,重点是你愿不愿意每天掀开琴盖。"如果预算实在紧张:
总有人说"年纪大了学不会"可金昌老年大学的钢琴班年年爆满。52岁的出租车司机老周现在能弹《梦中的婚礼》,他的心得就三点:
1. 把练习时间固定成生物钟(比如每晚交车后7-8点)
2. 录下自己的演奏,和原版对比
3. 加入本地琴友群互相督促
看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学琴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破除心理障碍。金昌河西堡就有个加油站员工,用三年时间从零基础考到八级——关键是他把练琴当成解压方式,而不是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