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就像问"跑步难不难"一样,得看你怎么跑。如果是博尔特那种速度肯定难,但慢跑谁都能试试对吧?钢琴也是这个理儿: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成人学员刚开始总担心自己"手笨"上了三节课后反而比小朋友进步快——因为成年人更懂用脑子练琴这个诀窍嘛。
见过太多家长花好几万买琴,却随便找个便宜老师的情况了。说真的,好老师能让你少走三年弯路:
1.科班出身优先: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的,至少保证技术动作规范
2.会教才是关键:有些演奏家级别的反而不会教初学者
3.性格要合拍:遇到总打击学员自信的老师赶紧跑
我认识个退休阿姨,换了三个老师才找到合适的,现在都能给孙子伴奏儿歌了。她说最大的感悟是:"找老师就像找对象,相处舒服最重要"。
这里得说个大实话——很多人不是没天赋,而是练错了方式。分享几个立竿见影的秘诀:
有个学生特别逗,之前总抱怨进步慢。后来发现他每次练习都在重复已经会的部分,难的部分直接跳过...这不就跟总吃剩饭一个道理嘛!
新手最容易踩的雷区,我给大家划重点了:
上周还有个家长问我:",能不能只学流行歌不学古典?"我说当然可以啊,但就像只吃快餐不吃主食,短期能饱长期营养不良。
说实话,学琴最难的不是技术,是怎么保持热情。这几个方法亲测有效:
有个学员在钢琴上贴满旅行照片,说弹到某个程度就去维也纳朝圣。你看,把梦想具象化,动力自然就来了。
说点掏心窝子的话,钢琴这东西吧,说难确实需要时间沉淀,说简单又比很多乐器容易入门。关键是要找到那个"哈时刻"可能是第一次双手合奏成功,可能是突然听懂了一段旋律的情绪。这种快乐,真的值得每个人体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