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为什么有些人弹《梦中的婚礼》能让人起鸡皮疙瘩,而有些人弹得像在敲打字机?差别就在——意境这个东西。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怎么从钢琴小白变成能用琴声讲故事的人。
(挠头)先说明啊,我可不是什么大师,就是比你们多踩过几年坑。下面这些干货,都是我和我家钢琴相爱相杀总结出来的...
---
刚接触钢琴那会儿,我也觉得""属玄学。直到有次老师让我闭着眼弹《献给爱丽丝》——好家伙,突然就明白什么叫"会呼吸"。
意境的本质其实是:
---
1.死磕考级曲目
见过太多人把《车尔尼599》弹得跟算数学题似的。不是说基本功不重要,但如果你连这首曲子是开心还是忧伤都说不出来...(摊手)
2.过度依赖踏板
踏板确实能让声音变"湿"滥用的话——想象一下把红烧肉泡在蜂蜜里啥感觉?
3.盲目追求速度
说真的,现在抖音上那些弹得飞快的,十个里有八个根本听不清旋律线在哪。速度这东西吧...(思考状)好比开车,先学稳再学快。
---
1.弹之前先唱谱
别笑!试着用夸张的表情把旋律"啊~",比闷头练十遍都有用。我家楼下阿姨还以为我在学美声呢...
2.给曲子编故事
比如弹《天空之城》,我就想象自己是那个机器人,生锈的关节咔咔响——诶?突然就知道该怎么处理断奏了。
3.左手当导演右手当演员
这个绝了!左手控制整体情绪,右手负责细节表达。刚开始可能像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但练成了特别上头。
4.录音自虐法
录下自己弹的,隔天再听。保证你会边听边骂:"弹的是个啥?"但进步就是这么来的。
5.偷师其他艺术
看舞蹈演员怎么控制呼吸,观察画家怎么处理明暗。艺术这东西吧...(突然卡壳)咳,都是相通的。
---
选钢琴老师的时候,重点看他演示时:
至于买琴,我的血泪教训是:别被"原装"忽悠了。两万块的国产琴调好音,比十年没保养的施坦威强得多——这话可能得罪人,但事实就这样。
---
试试这个邪门方法:把节拍器关了!对,就是故意弹得忽快忽慢。你会发现...咦?怎么突然有内味儿了?
当然了,比赛考试千万别这么干啊(突然正经)。但平时练习时,偶尔"出轨"能激活音乐本能。就像...呃...就像骑自行车撒把的感觉?
---
学钢琴最妙的是,技术天花板可能三年就到顶,但意境这玩意儿能琢磨一辈子。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别老盯着考级证书,哪天你能用钢琴把隔壁吵架的小情侣逗笑,那才是真本事。
(突然想到)对了!下次你们试试边弹《菊次郎的夏天》边回想童年最甜的冰棍儿——保证弹出不一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