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吸一口气)说真的,每次路过商场里那家钢琴店,看着那些黑白琴键,你是不是也偷偷想过——这东西到底怎么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别急着划走,今天咱们就用最糙的大白话,把学钢琴那点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
先泼盆冷水:钢琴不是按几个键就能成朗朗的。但钱塘的老师们有个绝活——把枯燥的乐理变成人话。比如那个中央C键,他们管它叫"钢琴的肚脐眼"找不准节奏?直接让你用脚打拍子跺地板(楼下邻居投诉另说)。
重点来了!他们的入门课主要搞这三件事:
(挠头)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去年我报班时,前两周差点把老师逼疯。后来发现这几个坑千万别踩:
1.急着弹曲子:好比没学走就想跑,结果弹得跟僵尸蹦迪似的
2.死磕手型:有学员非要把手拱成桥洞,最后抽筋了...
3.不敢出声:隔壁琴房大爷弹《黄河》关你啥事?该砸键就砸!
钱塘的王老师有句名言:"音不要紧,弹错还停下来的才是真错了。" 自问自答环节
Q:30天真的能弹歌?
A:能!但仅限于《小星星》变奏版这种。钱塘的速成秘籍是——左手只按三个和弦,右手旋律慢慢磨。我第25天时突然发现手指自己会动了...
Q:电子琴和钢琴区别大吗?
A:这么说吧,就像手机拍照和单反的区别。钱塘教室用的都是带重锤的电钢,手感接近真钢,关键是能调音量(邻居狂喜)。
Q:成人学琴是不是太晚了?
A:看数据对比:
年龄阶段 | 优势 | 劣势 |
---|---|---|
儿童 | 手指软 | 坐不住 |
成人 | 理解力强 | 僵硬的爪子 |
现在钱塘那些年轻老师真的野——上次看见个穿汉服教《克罗地亚狂想曲》的。要说效果嘛...反正我现在能边弹《菊次郎的夏天》边哭(弹得太烂被自己感动哭的)。报不报班你自己琢磨,但要是路过凤起路校区,建议去偷听下203教室,有个卷毛小哥弹的《猫和老鼠》主题曲,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