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着钢琴88个键就发怵,其实啊(挠头),这事儿得换个角度想:
上次有个45岁的阿姨来我们这儿,开始连五线谱都认不全。你猜怎么着?半年后她闺女结婚,愣是自己弹了首《梦中的婚礼》,把亲戚们都震住了。
(喝了口水)说到这个我可就来劲了,咱们和那些速成班真不一样:
1.分段式教学法:把曲子拆成乐句教学,就像拼积木似的
2.错题本概念:专门记录你老弹错的地方,针对性突破
3.表演实践课:每月搞小型演奏会,提前适应紧张感
4.智能陪练系统:课后用APP练习,能实时纠正错音
去年有个小学员特别有意思,每次弹《小星星》都把节奏弹成进行曲。老师就让他用跺脚打拍子,两周就改过来了——你看,方法总比困难多对吧?
说真的,见过太多人走弯路了(叹气),这几个雷区你可得记牢:
咱们有个学员王先生就吃过亏,之前在其他机构跳着学,结果弹《致爱丽丝》中间那段永远接不上。后来从拜厄重新打基础,现在都能教自己孩子了。
别被那些高大上的说法唬住,其实就三条路(掰手指头数):
1.陶冶情操派:每周1-2节课,慢慢享受过程
2.目标导向型:比如半年内要弹婚礼曲目,那就密集训练
3.亲子共学组:和孩子一起上课,互相监督进步
上周还有个外卖小哥来咨询,说想给怀孕的老婆弹摇篮曲。我们给他设计了16节课的速成方案,重点练和弦伴奏——你看,关键是要找对方法。
这事儿得摊开说(正了正身子),学钢琴确实不像买白菜:
不过你想啊,比起动不动上万的奢侈品包包,投资这项技能至少能跟你一辈子。再说了,现在很多成人学员把钢琴当解压方式,算下来比心理咨询便宜多了(笑)。
要说个人观点啊,我觉得学乐器最神奇的不是技术进步,而是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超市的背景音乐是降E大调,雨滴落在棚顶的节奏是4/4拍。这种对世界的感知变化,才是花钱买不来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