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内蒙古学钢琴的孩子比学马头琴的还多。倒不是说传统乐器不好,而是钢琴这玩意儿确实有点"魔力":音域广、表现力强,关键是学好了走到哪都吃香。我认识个呼市的老师就说,她班上有个学生去年考过八级,今年直接被保送到重点中学特长班。
刚入门的千万别急着报什么"大师班"吃火锅似的,得先从清汤锅开始涮。建议看看这几个要点:
别光看证书!有的老师拿过国际大奖,但教小孩可能还没隔壁王阿姨耐心。最好先试听一节课,观察三点:
现在主要有三种,各有利弊:
类型 | 优点 | 缺点 |
---|---|---|
一对一 | 量身定制 | 价格贵,容易紧张 |
小组课 | 有氛围 | 老师关注度分散 |
线上课 | 时间灵活 | 手型纠正不及时 |
个人建议前半年先上线下小组课,等入了门再考虑其他形式。
上周碰到个家长吐槽,孩子学琴两年连《欢乐颂》都弹不利索。后来才发现是踩了这些雷:
我特别认同包头一位老教师的观点:前六个月根本不该让学生碰考级曲目,应该先培养乐感和兴趣。她班上有个孩子开始半年都在玩音乐游戏,现在反而进步最快。
你肯定想不到,现在有老师把长调融入钢琴教学!比如教踏板技巧时,会让学生想象草原上风吹草浪的连绵感。还有机构搞"牧区钢琴夏令营"放羊,晚上在蒙古包里练琴——这种接地气的法子,城里孩子羡慕都来不及。
呼伦贝尔有家机构更绝,他们开发了一套"背节奏训练法"用赛马的律动来理解节拍。去年有个学生靠这个拿了全区青少年钢琴比赛创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