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长容易犯的误区就是光看价格和距离。说实话,钢琴教育这玩意儿吧,便宜的可能更贵——孩子养成错误的手型,后期改起来可比从零开始难十倍。刘诗昆学校最让我服气的是他们的"不原则"
举个真实例子,我邻居家小孩在其他机构学了半年,结果老师居然没发现他手腕一直塌着。转到刘诗昆这边,光纠正这个毛病就花了两个月,你说这时间浪费得冤不冤?
别听那些机构吹什么"留学经历"关键得看老师会不会教。刘诗昆团队的筛选标准严得吓人:
1.必须会示范演奏(有些机构老师自己都弹不利索)
2.要有处理各种奇葩问题的经验(比如孩子死活认不清五线谱怎么办)
3.定期考核教学成果(不是考学生,是考老师!)
有个特别逗的事,他们有个老师专门研究出"教学法"——把音符画成薯片包装,小朋友抢答对了才能"吃"这脑洞我是服的。
很多机构把《小汤普森》当圣经用,但刘诗昆的教材居然是自己研发的。我翻过他们的启蒙教材,确实不一样:
最绝的是他们的"题本",不是记错音那么简单,而是会分析:
□ 手型问题
□ 节奏感问题
□ 注意力问题
□ 乐感问题
这样家长一看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而不是只会说"练琴了吗"。
先说结论:比奶茶店钢琴课贵,比音乐学院教授便宜。具体来说:
但有个隐藏福利,他们琴房对外开放预约,非上课时间每小时才收30块,这个性价比在业内算是良心了。
1. 试听课一定要选平常日去(周末都是展示课)
2. 问问能不能临时调课(检验教务系统是否靠谱)
3. 观察教室隔音效果(有些机构像菜市场)
4. 要求看往届学生视频(注意看普通学生不是尖子生)
5. 确认更换老师的流程(别等不满意了才发现合同有坑)
说个冷知识,他们去年统计过,坚持学满三年的学生里,有82%不是因为考级,而是真的养成了每天摸琴的习惯——这个数据比那些吹嘘考级通过率的实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