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每年夏天北京有超过3万孩子坐在钢琴前第一次按下琴键。但为什么有人三个月就能弹奏《梦中的婚礼》,而有人连五线谱都认不全?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在北京报钢琴班到底该怎么选?怎么学?
(挠头)说实话啊,我当年第一次进琴房的时候,连黑白键有多少个都数了半天...
看课程体系别看价格
北京市场常见的三种教学法:
1. 英皇考级路线(适合想留学的)
2. 汤普森传统教学(爷爷奶奶辈都学过)
3. 即兴伴奏速成(年轻人最爱)
看琴房环境别看装修
空调有没有?防撞条贴没贴?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琴凳能不能调节高度!见过太多孩子因为坐姿不对养成坏习惯。
问:每天练两小时进步更快?
答:大错特错!初学者每次集中注意力最多25分钟,剩下时间都在摸鱼。不如把120分钟拆成4个"番茄钟"(突然想到个真事)去年有个海淀妈妈,非要让零基础的儿子暑假考三级,结果孩子现在听见钢琴声就捂耳朵...
这些坑你千万别踩:
× 盲目追求考级证书
× 只练考级曲目不碰乐理
× 用电子琴代替钢琴练习
× 完全依赖陪练APP
× 频繁更换教材
朝阳群众版
每周3次课+2次陪练,机构通常就在商场里,下课顺便解决吃饭问题。缺点是——你可能要忍受隔壁舞蹈班的《最炫民族风》伴奏。
西城学霸版
重点学校的音乐老师私下开班,生源基本靠家长群口口相传。优势是能get到学校文艺汇演的选曲风向。
(喝口水)说到这儿啊,想起个冷知识:北京音乐厅后台的钢琴,每年暑期使用频率比平时高47%...
1. 别在孩子面前说"这么简单都弹不好"2. 录视频比当场纠错更有效
3. 准备个"错题本"反复卡壳的小节
4. 定期把练习录音发给老师
5. 最重要的——准备个隔音好的房间!
有家长问我:"孩子手小是不是不适合学琴?"吧,傅聪先生小时候还被说手指太短呢。关键看怎么用。
贵的不一定好,但便宜的大多有问题。主要差距在: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北京钢琴班的续费率,8月份会比7月份下降30%。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家长发现...自己比孩子先放弃了。
说到底啊,学琴不是往孩子脑子里灌知识,而是帮他们打开一扇窗。现在北京很多机构都推出"钢琴扫盲班"站在旁边干着急,不如自己也试试看?毕竟能和孩子四手联弹的时刻,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