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要惊讶,珲春的钢琴热和地理位置大有关系。对面就是俄罗斯海参崴,往东是朝鲜罗先,三国交界的特殊位置让这里的孩子从小接触多元文化。去年市教育局统计显示,珲春每10个中小学生里就有3个接触过钢琴学习,这个比例在县级市里绝对算高的。
1) 有没有带出过考级学生
2) 示范演奏时会不会边弹边讲解
3) 对初学者的容错耐心
俄罗斯老师教力度控制,朝鲜族老师教节奏感,这种组合在珲春特别常见。英安镇的钢琴教室甚至搞出"三国语言谱"用中俄朝三种文字标注乐谱。
去年上音考级数据,珲春考生的通过率比省城高出12%,特别是视奏环节平均分能到85。要说秘诀嘛...其实就是老师特别会抓考纲重点。
这点南方朋友可能想不到——珲春的琴房基本都带地暖!零下20度照样穿着单衣练琴,比起南方冬天靠抖腿取暖可舒服多了。
马川子乡的小崔去年考过十级,他妈妈说最对的决定就是:"没听亲戚说'随便学学就行',一开始就找了科班出身的老师"现在小崔在延边一中当钢琴特长生,文化课还能降分录取。
反观图们江边的老金家,孩子换了4个老师都没坚持下来。后来发现问题是家长总在练琴时刷短视频——你想想,这边弹《车尔尼》那边传来"铁666"谁都静不下心啊!
不光是多个才艺那么简单。四小的音乐老师发现,长期学琴的孩子有个共同点:数学应用题得分普遍高。这事儿后来被东北师大课题组证实了,说是因为读谱训练提升了空间思维能力。
更实在的是,会钢琴在珲春真是个社交加分项。去年市里中俄联欢会,能弹《喀秋莎》的孩子直接被俄罗斯代表团邀请去家里做客,这种机会花钱都买不来。
要说个人看法啊,在珲春学钢琴真不是非要培养音乐家。看着朝鲜族阿妈尼带着孙子去琴房,俄罗斯大叔在窗外打着拍子,这种跨国界的音乐交流,才是边境小城最珍贵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