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满大街的"成班"过级"广告先别急,价格绝不是唯一标准。镇海这边行情挺有意思:
个人觉得啊,试听课一定要去!有些老师专业证书挂满墙,但教小孩和教成人完全两码事。上周就听个宝妈吐槽,她家娃被逼着每天练哈农,三个月下来见到钢琴就哭...
1."手指短就学不了"
(弹个《梦婚》真不用章鱼手,人家周杰伦还调侃自己手小呢)
2."必须每天练3小时"
(其实碎片化练习更科学,15分钟专注比摸鱼1小时强)
3."先买台便宜琴凑合"
(电子琴和钢琴的手感差异,相当于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区别)
有个真实案例:镇海庄市街道的王阿姨,退休后报班学了半年,现在能弹《梁祝》选段。她秘诀就仨字——别较劲。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个现象——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学琴,自己却在刷手机。其实啊,家庭氛围比老师盯梢管用十倍。阿拉镇海老话讲"屋檐水滴旧窝"天天听肖邦和天天听广场舞,耳朵养出来的孩子能一样嘛?
1. 区文化馆每月有免费大师课(记得提前抢名额)
2. 龙赛中学旁边的琴行提供夜间租琴服务
3. 招宝山街道的社区中心经常组织音乐沙龙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见过太多人把钢琴当奢侈品供着,其实它就是个大型玩具。弹错音?贝多芬晚期作品还一堆即兴改动呢!重要的是你触碰琴键时,有没有听见自己心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