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上来就问"多少钱一节课"就像买衣服先问布料价格一样不靠谱。咱们得先弄清楚: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有个宝妈带着6岁孩子试听了三家机构,最后选了虽然贵点但允许家长旁听的——因为孩子特别依赖妈妈在场。你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跑了几家机构后我发现,基本可以分为这几类:
1.学院派:老师多是音乐学院毕业,注重手型、乐理这些基本功,适合想考级的孩子
2.兴趣派:主打"快乐教学"年轻人开的工作室,能学流行歌曲
3.综合派:少年宫或艺术中心的课程,价格亲民但班额较大
有个冷知识:安顺其实有两位老师是李云迪同门师弟的学生,不过人家现在主要带艺考生。如果你是零基础,倒不必非追着名师不放。
说真的,见过太多人花冤枉钱了。提醒几个常见雷区:
我认识个大学生,图便宜报了1999元的年卡,结果每周排课都约不上——这种促销套路在健身行业常见,没想到钢琴班也学会了。
现在重点来了!怎么"定做"课程?你可以这样和老师沟通:
1.明确目标:"我想半年后能给女朋友弹生日歌""让孩子考三级"课程完全不同
2.试课要会观察:注意老师是不是总打断你,好的老师会先让你完整弹完再指导
3.灵活调整:三个月后如果发现进度太快/太慢,勇敢提出调整方案
有个上班族和老师商量出"化学习法"——每周两次午休时间学30分钟,效果反而比周末集中学两小时更好。你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些小事可能决定你能不能坚持学下去:
突然想到个有趣的事:有家机构会给每个学员发"存折"每完成一个阶段就盖个卡通印章,孩子们可吃这套了。
说实话,现在很多家长太着急了。见过才学两个月就被逼着考级的,何必呢?钢琴本该是件愉悦的事。在安顺这样生活节奏不算快的城市,慢慢享受音乐不是更好吗?
另外我发现,成年人学琴有个优势——知道自己要什么。上次遇到个50岁的阿姨,就专攻《梁祝》这一首,练了半年弹得可动情了。所以啊,别被"必须从练习曲开始"教条束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