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很多家长刚开始就是冲着"气质"去的。但您知道吗?弹钢琴时孩子要同时调动眼睛、耳朵、手指和大脑,这种"多线程操作"好处可多了去了:
去年咱们培训班有个叫小雨的孩子,刚开始连do re mi都分不清,现在居然能弹《献给爱丽丝》了。她妈说最意外的收获是——孩子写作业走神的毛病改善了不少。
挑培训班这事儿吧,就跟找对象似的,得看对眼。给您支几招实用的:
1.别光看价格:3980包年课和19800的精英班,区别可能就在教室地毯的厚度
2.试听课一定要上:注意老师是不是真的在跟孩子互动,而不是照本宣科
3.看教材:如果还在用三十年前的《汤普森》,那可得掂量掂量
4.地理位置:建议选离家15分钟车程内的,冬天接送您就懂了
咱们宝泉岭现在有家新开的星空琴行,教室全是落地窗,孩子练琴时能看见外面的松花江,这个设计确实挺走心。
1.急于求成:隔壁老王家孩子三个月过三级?快别比了,钢琴又不是速冻饺子
2.过度干预:有位爸爸每次陪练都拿戒尺量孩子手腕高度,结果孩子现在听见钢琴声就哆嗦
3.装备焦虑:真没必要一开始就买三角钢琴,立式钢琴够用到业余十级
说到这儿想起个趣事。上周有家长问:"老师,听说钢琴放阳台音色更好?"我差点没忍住笑出声——咱东北这温差,钢琴没俩月就得开裂您信不?
*(这里插句实在话)*其实每天练20分钟效果远超周末突击2小时。具体可以这么安排:
有个小窍门值得试试——把练习视频发给老师。咱们培训班的张老师就经常在晚饭后抽十分钟给孩子发语音指导,这种"碎片化教学"出奇地好。
这事儿得分开看。考级证书吧,就像游戏里的成就徽章:
去年有个孩子死活要跳级考,结果现场紧张得忘谱子,在考场哭得稀里哗啦。要我说啊,水到渠成才是正理。
先打个预防针,学钢琴确实是长期投入。除了课时费,还有: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很多智能APP能省不少钱。比如"泡泡钢琴"这种软件,15块钱就能解锁一周的互动课程,孩子跟着游戏界面弹,积极性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