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账单都肉疼对吧?其实培训机构也有苦衷。场地租金占大头,市中心琴房每平米月租能买两斤排骨;教师工资更不用说,央音毕业的老师时薪够吃三顿外卖;还有设备维护,调一次音比汽车保养还贵...这么算下来,机构要是不收个150-300元/课时,真的得喝西北风。
不过话说回来,价格水分也确实存在。有些机构把"国际认证"噱头,实际可能就是在国外注册了个空壳公司。这里教大家个鉴别小技巧:真正有含金量的证书,教师都会主动展示编号供查询。
我整理了个实在的价目表,你们感受下:
突然想到个真实案例:去年有家长花380元/课时报的"课"后来发现所谓大师只是某乐团替补队员...所以啊,价格≠价值这个道理,在哪儿都适用。
除了明面上的课时费,这些坑千万别踩:
1.教材费套路:有些机构强制购买300元/套的教材,其实网上30块就能买到同款
2.考级捆绑:号称"过"的课程通常要加收30%-50%费用
3.课时陷阱:45分钟和60分钟课时单价看着差不多,实际相差25%呢
有个家长跟我说,她比较了5家机构后发现:同样200元/课时的报价,有的包含演出机会,有的送乐理网课,这才是真正的性价比啊!
别不好意思,培训班砍价和菜市场买菜其实没啥区别:
不过要提醒的是,千万别贪便宜买超过1年的课时包。见过太多机构跑路,家长维权群都加到500人了...
说实在的,学钢琴就像养盆栽,不是越贵的营养液越好。见过太多孩子被天价课程压得失去兴趣,反而隔壁家用二手电钢+大学生家教的孩子弹得津津有味。关键要找到适合孩子当前阶段的培养方案,就像打游戏要循序渐进解锁关卡对吧?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有些线上钢琴课能做到50元/课时,但效果嘛...就像用健身APP练不出马甲线一样,缺少老师手把手纠正手型这个核心环节。所以啊,有些钱还真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