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9/27 12:02:58     共 2153 浏览

一、为什么说钢琴是幼师的必修课?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老师问我:"幼师弹琴是为了表演吗?"我愣了半天。后来才明白,钢琴对幼师来说是工具不是才艺。具体来说:

  • 课堂管理神器:比起扯着嗓子喊"小朋友们坐好"一段《小星星》前奏能让30个闹腾的娃娃秒变乖
  • 教学效果放大器:把儿歌配上简单的和弦,孩子们记歌词速度能快一倍
  • 情感连接纽带:弹《摇篮曲》哄午睡时,有个孩子偷偷说"的手会讲故事"二、培训中踩过的坑比钢琴键还多

    刚开始那会儿,我可真是把《两只老虎》弹出了十级难度。现在回头看,这些教训特别值得分享:

1. 手型问题比想象中严重

"手腕别塌!手指要拱起来!"——老师的提醒我当耳旁风,结果三个月后...

  • 弹快节奏时总碰错音
  • 连续弹20分钟就手腕酸痛
  • 改毛病比从头学还费劲

建议:哪怕从最基础的《玛丽有只小羊羔》开始,也要对着镜子练手型。

2. 乐理知识不是摆设

曾经觉得"会弹就行"有次公开课...

  • 想给《春天在哪里》升调却不会转调
  • 找不到适合童声的伴奏音区
  • 即兴改编时左手完全不知道配什么和弦

转折点:系统学完调式与和声后,突然能自己编简单伴奏了,这种开窍的感觉特别棒!

三、意想不到的收获清单

除了能弹曲子,这些隐形福利才是惊喜:

1. 耳朵变灵敏了

现在能同时听出:

  • 哪个孩子在合唱时跑调
  • 教室里哪种玩具发出的音高
  • 甚至能根据敲门声判断来的是园长还是家长(这个纯属意外技能)

2. 审美能力飞跃

以前觉得儿歌都差不多,现在能清晰分辨:

  • 日本童谣偏爱四度跳进
  • 德国儿歌多用正三和弦
  • 中国传统童谣常出现五声音阶

四、给后来者的干货建议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1.别死磕考级曲目,先把《上学歌》《找朋友》这些常用曲子弹溜

2.左手先练固定低音,比直接上分解和弦容易得多

3.录音!录音!录音!手机录下自己弹奏,回放时问题特别明显

4.每周留15分钟乱弹时间,纯粹玩音乐能保持兴趣

有天下大雨,孩子们自发围在钢琴边唱我弹的《雨花石》,那一刻突然理解什么是"无痕"看班上小朋友,已经能根据他们的性格选不同的曲子互动——活泼的给带切分的,内向的弹柔和的旋律,效果比说教好十倍不止。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