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上课时,老师问我:"幼师弹琴是为了表演吗?"我愣了半天。后来才明白,钢琴对幼师来说是工具不是才艺。具体来说:
刚开始那会儿,我可真是把《两只老虎》弹出了十级难度。现在回头看,这些教训特别值得分享:
"手腕别塌!手指要拱起来!"——老师的提醒我当耳旁风,结果三个月后...
建议:哪怕从最基础的《玛丽有只小羊羔》开始,也要对着镜子练手型。
曾经觉得"会弹就行"有次公开课...
转折点:系统学完调式与和声后,突然能自己编简单伴奏了,这种开窍的感觉特别棒!
除了能弹曲子,这些隐形福利才是惊喜:
现在能同时听出:
以前觉得儿歌都差不多,现在能清晰分辨: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1.别死磕考级曲目,先把《上学歌》《找朋友》这些常用曲子弹溜
2.左手先练固定低音,比直接上分解和弦容易得多
3.录音!录音!录音!手机录下自己弹奏,回放时问题特别明显
4.每周留15分钟乱弹时间,纯粹玩音乐能保持兴趣
有天下大雨,孩子们自发围在钢琴边唱我弹的《雨花石》,那一刻突然理解什么是"无痕"看班上小朋友,已经能根据他们的性格选不同的曲子互动——活泼的给带切分的,内向的弹柔和的旋律,效果比说教好十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