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开始,我们只是想让草原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钢琴..."创始人苏日娜老师回忆道。2015年,从内蒙古艺术学院钢琴专业毕业的她回到家乡,发现整个扎鲁特旗竟没有一家专业的钢琴培训机构。这个发现让她萌生了创办琴韵的想法。
经过7年的发展,琴韵已经成长为扎鲁特旗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钢琴培训机构:
发展指标 | 2015年 | 2022年 |
---|---|---|
教师人数 | 1人 | 8人 |
学员人数 | 12人 | 156人 |
教学面积(㎡) | 60 | 320 |
钢琴数量 | 2台 | 18台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琴韵在2021年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优秀艺术培训机构"称号,这是对他们在草原地区推广钢琴艺术所做努力的充分肯定。
在琴韵,你很难找到那种刻板的""方式。这里的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一套"钢琴教学法",将蒙古族音乐元素融入传统钢琴教学中。
"?我们甚至改编了《鸿雁》的钢琴版..."主任巴特尔老师兴奋地介绍道。这种结合本土文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复杂的乐理知识,还让钢琴这件"西洋乐器"草原上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来看看琴韵的特色课程设置:
1.基础钢琴课:采用"小班制+个别辅导"模式
2.草原钢琴曲创作课:学习将蒙古族民歌改编为钢琴曲
3.音乐素养课:结合蒙古族传统音乐理论
4.表演实践课:定期在旗文化馆举办公开演出
"刚开始家长们都担心孩子学不会..."日娜老师说,"看到孩子们能在钢琴上弹奏《牧歌》,那种自豪感是无法形容的。"##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琴韵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们的教师团队。8位专职教师全部具有音乐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其中3位还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但他们不只是一群"派"...
"我们都经过严格的蒙古族音乐培训..."乌云其其格说。这种"+本土"师资配置,让琴韵的教学既有专业高度,又能接地气。
来看看这些年琴韵培养出的优秀学员:
学员姓名 | 年龄 | 学习时长 | 主要成就 |
---|---|---|---|
阿古拉 | 12岁 | 5年 | 获得内蒙古青少年钢琴比赛三等奖 |
其木格 | 14岁 | 6年 | 考入内蒙古艺术学院附中 |
巴图 | 10岁 | 4年 | 创作钢琴曲《草原晨曲》 |
"让我们感动的是,有些孩子刚开始连do在哪里都找不到..."一位老师回忆道,"他们能在舞台上自信地演奏,这种成长比任何奖项都珍贵。"##四、硬件设施与学习环境
走进琴韵的教学区,你会被这里用心的环境布置所打动。每个琴房都装饰着蒙古族传统图案,墙上挂着马头琴与钢琴的对比图,甚至在休息区还摆放着蒙古族传统乐器供孩子们体验。
重点说一下他们的钢琴:18台钢琴中,有3台是专门从上海运来的施坦威,其余也都是雅马哈、卡瓦依等知名品牌。这在内蒙古地区的培训机构中实属少见。
"音乐教育需要好的工具..."设备管理的老师解释道,"成本很高,但我们坚持使用优质钢琴,就是要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接触正确的声音。"##五、社会影响与未来规划
琴韵的存在,正在悄悄改变着扎鲁特旗的艺术教育生态。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旗里的中小学也相继开设了钢琴兴趣班。
对于未来,琴韵有着更宏大的计划:
- 建立"钢琴教育研究中心"- 开发蒙古族风格钢琴教材
- 与国内外音乐院校建立合作
- 举办"钢琴节""目标不是培养钢琴家..."苏日娜老师说,"让每个草原孩子都有机会感受音乐的美好,让钢琴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