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让孩子学琴早不是新鲜事了。但你去琴行转转就发现,好些老师自己弹得不错,教起来却总差点意思。最典型的:小朋友手型不对,老师光说"要立起来"孩子就是听不懂啊!
上周有个家长跟我吐槽,她家娃学了半年,只会机械地按谱子弹,问"这曲子讲的啥故事"孩子一脸懵。你看,这就属于典型的"会弹不会教"## 二、当钢琴老师要过哪几关?
这里有个真实案例:教小朋友认五线谱,有个老师把高音谱号说成"会飞的蝴蝶"低音谱号是"呼噜的河马"两节课就记住了。你看看,这就叫会教!
遇到最绝的家长,每节课都搬个小板凳坐后面记笔记,回头自己教孩子"改良版"后来老师想了个招,每次课后用手机录个30秒的"练习要点"反而消停了。
现在市面上主要分三种:
1.音乐学院派:理论扎实但容易教得太死板
2.速成班出身:上手快但后劲不足
3.野路子选手:能哄孩子开心但知识体系全是漏洞
去年本地有个钢琴比赛,有个培训机构送去的学生,弹《献给爱丽丝》全用断奏,评委直接问:"你们老师是教小提琴转行的吧?"这事儿在圈里传了半年笑话。
1.示范能力:光说不练假把式,重点段落要能随时来一遍
2.拆解能力:比如教《小星星》,得能拆成"找星星-数星星-唱星星"三步
3.应变能力:孩子突然问"黑键比白键少"你别卡壳啊
有个特别实用的方法——把自己上课过程录下来回家看。有个老师发现自己老说"这个嘛...",一节课说了47次,现在她学生都管她叫"嘛嘛老师"。
如果打算报班,记住这三个""- 一定要试听,看看老师怎么教零基础学员
自己练习的话,可以试试"反向教学法":把要教的内容先给家里老人讲一遍,他们能听懂,小孩肯定没问题。上次试这招的大哥,现在他奶奶都能弹《两只老虎》了。
钢琴教学这事儿吧,说难也不难。关键得找到那个""——怎么把专业术语转化成生活语言。在揭阳教琴有个优势,咱们本地的童谣、俗语,其实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比如教节奏,完全可以用"落雨大,水浸街"打拍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