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1:“手指短就学不了”
说实在的,除非你想挑战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普通人弹流行曲目根本用不着八度大手。殷巷王老师教过的学员里,有个程序员手指跟小胡萝卜似的,现在照样能流畅弹《菊次郎的夏天》。
-迷思2:“必须每天练3小时”
别被抖音上的鸡血视频忽悠!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有效练习,比瘫在琴凳上耗时间强得多。咱们殷巷“快乐琴房”的学员张阿姨,接送孙子间隙练琴,半年就拿下《天空之城》。
-迷思3:“买琴才能开始学”
摸着良心说,头三个月真不用急着买琴。殷巷图书馆三楼就有免费钢琴室,周边琴行20块钱能练一小时,等确定自己不是三分钟热度再投资更明智。
1.看老师会不会说人话
遇到满嘴“和声进行”“复调对位”直接pass,好的启蒙老师应该能用“就像炒菜放盐”来解释节奏强弱。
2.试听课重点观察啥
别光听老师炫技,注意他会不会:
3.价格陷阱要避开
殷巷市场价大概80-150元/课时,低于60元的慎选(可能用在校生当老师),超过200元的…除非是上音毕业的,否则真没必要。
4.教材别整那些虚的
《拜厄》这种老古董放一放,现在流行《流行钢琴速成》配APP跟练,学个把月就能弹周杰伦,它不香吗?
5.交通因素很重要
再好的老师,要转两趟公交才能到?相信我,不出三个月你就会找借口逃课。建议选步行15分钟能到或者地铁直达的。
去年在殷巷社区中心开了免费钢琴课的李老师说过大实话:“自学的放弃率是报班的3倍。”为啥呢?
不过你要是符合以下任意一条,确实可以考虑自学:
殷巷社区卫生站的刘医生跟我唠过,钢琴其实是性价比最高的健脑运动:
上周还遇见个外卖小哥,他说下班练琴比打游戏爽多了——“客户给差评气得要死,弹半小时《克罗地亚狂想曲》居然消气了!”
1. 关注“殷巷文化站”公众号,每月都有公益大师课
2. 二手平台搜“转让钢琴课”,经常能捡漏五折课程
3. 和琴友拼团请老师,小组课人均能省40%
4. 用手机APP辅助练耳,省下视唱练耳课的钱
说真的,在殷巷学钢琴最大的成本根本不是钱,而是敢不敢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那些说“年纪大了学不会”的,你去看看老年大学钢琴班,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弹《梁祝》照样行云流水。
最后唠叨一句:别把学钢琴当成KPI考核,弹错几个音天塌不下来。重要的是当你按下琴键那一刻,整个世界的噪音突然就安静了——这种体验,值得每个人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