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啊,现在走在汕头街头,随便问十个家长,估计有六个会让孩子学钢琴。这事儿吧,首先得从钢琴本身说起——88个黑白键就像个微型交响乐团,能独奏也能伴奏。再说咱们潮汕人向来重视教育,钢琴又顶着"之王"的光环...
不过要注意的是,别光冲着考级去。见过太多孩子弹《献给爱丽丝》溜得飞起,但问他们喜不喜欢音乐?小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所以啊,培养兴趣比考过十级更重要,这话我可说前头了。
最近特意跑了龙湖、金平几个主要片区调研(其实就是跟琴行老板们喝茶啦),发现几个特点:
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自家侄女换过三个老师才找到合适的。划重点啊:
1.看示范课表现:好老师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说话
2.听学生演奏:不是听最优秀的,要听学了一年的普通学生
3.查课程体系:有没有科学的进阶规划
金平区有家工作室我特别欣赏,他们每季度搞"钢琴派对"穿着睡衣弹错音也没人笑话。这种氛围,比考多少级都珍贵不是?
知道你们最关心这个。先说个真实案例:朋友家月收入6000左右,孩子学琴两年多了。他们的做法是:
关键是要设定合理预期。别想着培养钢琴家,就当是给孩子买了个会发声的大型玩具。对了,汕头图书馆音乐区经常有免费钢琴,带孩子去摸摸也挺好。
说几个血泪教训吧:
去年有个妈妈跟我诉苦,说孩子死活不愿练琴。后来发现是凳子太高,孩子够不着踏板。看吧,有时候问题就这么简单。
要说我的个人观点啊,学钢琴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听到好听的旋律会主动想去弹出来,而不是哭着说"我再弹三遍能不能看电视"头的艺术氛围越来越好了,上周还在合胜百货看到自动演奏钢琴,围着一群眼睛发亮的小朋友。也许下一个从汕头走出来的钢琴家,现在就坐在某间琴房里,用小小的手指弹出大大的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