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当你在搜索"如何快速涨粉"技能类内容时,可能正有个更重要的决定被忽略了——比如怎么给孩子选钢琴班。潍坊现在满大街都是钢琴培训机构,光奎文区就扎堆了二十多家,可大多数家长连"启蒙教材用巴斯蒂安还是小汤普森"这种基础问题都搞不明白...
我见过太多家长一进门就问"你们这最贵的课程多少钱"价格标签能自动换算成孩子的艺术细胞似的。千万别掉进这三个坑:
有个真实案例:潍坊某机构收着298元/节的费用,结果用的居然是淘宝18块钱一本的盗版教材。
上周陪朋友去试听,那老师上来就让孩子摆"标准手型"五分钟后小朋友就开始扭来扭去。好的启蒙老师应该:
1.先观察孩子(是视觉型还是听觉型学习者)
2.用游戏带入(比如把音符说成会跳舞的小精灵)
3.允许犯错(初期手型像鸡爪也没关系)
特别提醒!如果试听课老师在玩手机超过3次,直接pass。潍坊学院音乐系的张教授说过:"儿童前20节课的核心是保鲜兴趣,不是生产莫扎特。" 自问自答关键问题
Q:每周练几次合适?
A:6岁以下绝对不要超过3次!肌肉没发育好,有个孩子连续练琴导致腱鞘炎,现在看到钢琴就哭。
Q:电钢能不能用?
A:预算有限的话,2000元以上的电钢完全OK。但要注意:
Q:家长要陪课吗?
A:必须陪!但别当人肉节拍器。正确做法是:
1. 记录老师说的要点
2. 拍关键动作视频
3. 回家后当"笨学生"让孩子教你
那些印着"赠送10节课"单,翻到背面看小字了吗?八成写着:
建议直接问三个问题:
1. 请假怎么补课?(正规机构会有补课池制度)
2. 能临时换老师吗?(师资流动大的机构会含糊其辞)
3. 演出机会怎么分配?(警惕那种演出还要另付费的)
现在知道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两年只会弹《小星星》了吧?选钢琴班和买理财产品差不多,那些把"艺术气质"说得天花乱坠的,往往连最基础的视唱练耳课都没排进教学大纲。
小编最后说句实在的,在潍坊找钢琴老师,与其看机构挂在墙上的获奖证书,不如放学时间蹲点观察:走出门的孩子是蹦蹦跳跳还是垂头丧气,比什么广告都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