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五线谱和简谱之间纠结了好久,最后选了简谱——原因特简单:数字比蝌蚪好认多了!特别是对成年初学者来说,简谱简直是救命稻草。比如《欢乐颂》开头“33455432”,直接对应琴键位置,不用先翻译成“mi mi fa sol...”再找位置。
不过要提醒的是,简谱也有局限:
刚开始那会儿,犯的错误现在想想都好笑:
1.手型像鸡爪:老师说我手指关节塌陷的样子,活像抓米的小鸡。后来发现,把手掌拱成握苹果的弧度就好多了。
2.数拍子全靠跺脚:有次练《小星星》,左脚打拍子太投入,楼下邻居上来敲门...
3.把“强弱”当摆设:以为按对音符就万事大吉,结果弹得像机器人。直到老师示范《梦中的婚礼》,才明白力度变化才是灵魂。
学到三个月左右卡住了,后来摸索出几个土办法:
记得有次练《天空之城》,右手旋律总卡壳。老师突然说:“你试试看,别想着是在弹琴,就当是在讲一个故事。”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手指自己找到了节奏,原来音乐真的是会“说话”的。
还有次听到隔壁琴房小朋友弹《献给爱丽丝》,错音一堆但特别快乐。突然懂了:完美很重要,但享受过程更重要。
说真的,有段时间工作忙,连续两周没碰琴。再坐回去时,手指僵硬得像借来的。这时候千万别自责,重新开始需要的不是毅力,而是放过自己。我从最基础的音阶重新练起,三天就找回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