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2 20:57:19       共计:2217 浏览

一、扎根黔地的办学基因

"将人文与科技并重?"这所学院的答案是:科技决定发展速度,人文决定发展高度。始建于2001年的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前身是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其发展轨迹印证了三个关键抉择:

  • 文化传承使命:全国唯一具备苗族侗族文化传承课程的民办高校
  • 学科交叉布局:7个二级学院中,数据科学与民族文化研究院形成独特组合
  • 地域服务定位:近五年62%毕业生选择留在贵州服务本土建设

二、破壁创新的六大实践

"院校千篇一律,它凭什么与众不同?"通过对比表格可见其突破性:

对比维度常规院校做法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创新
课程体系固定专业课程"3+1"学科模块(如大数据+非遗保护)
实践教学集中实习阶梯式实训(企业项目从大一贯穿至大四)
评价标准考试成绩为主能力图谱认证(包含苗绣数字化等特色技能)

三大核心优势构筑竞争壁垒:

1.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建成全国首个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孪生实验室

2.双向赋能的校企合作:与华为共建的"文旅联合创新中心"孵化项目17个

3.浸润式文化育人:每月举办的"传承人进课堂"已持续举办148期

三、面向未来的育人革命

当人工智能冲击传统教育模式,这里的回应是"AI不可替代的人才"。其2024版培养方案凸显三个转向:

  • 从知识传授到思维锻造:开设"科技伦理"算法人文"前沿课程
  • 从单一赛道到多元成长:允许学生自主组建跨专业学习共同体
  • 从校园学习到终身陪伴:校友可通过"学院"获取最新课程资源

在参天古树与智能教室共存的校园里,苗银工艺工作室隔壁可能就是3D打印实验室。这种看似矛盾的和谐,恰恰诠释了"以科技手段传承人文,用人丈量技术温度"的办学哲学。当无人机航拍下师生围跳芦笙舞的画面,传统与未来在此刻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