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就是学认五线谱,其实啊,现代钢琴教学早升级了。草莓音乐的课程体系分三块:
有个真实案例:外卖小哥王磊,在我们这儿学了半年,现在能边弹边唱《成都》——关键是他连"C大调"这种术语都说不利索,但就是能弹出味道来。
1.死磕拜厄练习曲(其实可以先练周杰伦)
2.每天练2小时不如每天20分钟(肌肉记忆需要间隔)
3.电子琴=钢琴(手感差着十条街呢)
4.必须从古典开始(流行钢琴也有完整体系)
5.手小就不能弹(我们有个学员手指还没香蕉长)
说到这个...上周还有个姑娘哭着说"节奏感差"发现是她手机节拍器APP没开声音——你看,很多问题真不是天赋的事。
别的机构不说,我们敢把教学方案摊开来:
最绝的是那个"和弦地图"常见的4536251套路都可视化——这么说吧,就像打游戏开了作弊码,学起来快得飞起。
掰着手指算笔账:
不过说实在的,要是就想弹个《小星星》哄孩子,确实没必要报班。但你想玩点真格的...(此处省略三个学员逆袭故事)
见过太多人把学钢琴想得太神圣,其实就跟学自行车一样——开始摇摇晃晃,突然某天就找到平衡了。草莓音乐最让我服气的是他们不搞神秘主义,直接把学琴的"话"成人话。
最近他们搞的"剧本杀"特别有意思,把《克罗地亚狂想曲》拆解成破案线索...这种教法,说实话我在音乐学院都没见过。当然也有不足,比如爵士钢琴课程还不够丰富,不过听说年底要引进芝加哥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