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琴行听见叮叮咚咚的声音,总有人觉得"得从小学吧"啊,成人学琴的成功案例比想象中多得多。贵阳观山湖区的张阿姨,52岁开始学琴,现在都能给广场舞伴奏了——你看,关键不在于年龄,而在于...
跑过三家琴行的李老师跟我说,选琴行就跟找对象似的,不能光看表面。这里给大家几个实在建议:
硬件方面:
1. 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最好都有(手感差异大)
2. 教室隔音效果要实测(有些琴行回声大得能演恐怖片)
3. 空调和湿度控制很重要(贵阳这天气,钢琴也怕潮)
老师方面:
贵阳目前的市场价,我帮你们打听过了:
有个冷知识:很多琴行允许用课时费抵扣未来买琴的费用,这个羊毛别忘了薅。
刚开始那会儿,我也犯过这些蠢:
1. 死磕《梦中的婚礼》结果手型全错
2. 开着节拍器却跟着自己感觉走
3. 练琴前吃太饱(真的会影响呼吸节奏)
建议从《小汤普森》这种教材起步,虽然曲子简单,但地基打牢了后面才省事。贵阳有些琴行会组织月末音乐会,哪怕只会弹《两只老虎》也能上台,这种机会要抓住。
这是个好问题。我的建议是:
中华北路上有家琴行提供"以租代购",租金能抵扣后期买琴款,这种模式挺适合犹豫期的朋友。
说实在的,学钢琴最难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跨出第一步的勇气。贵阳现在越来越多的社区琴行开到晚上9点,上班族下班也能去练会儿。进步慢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每次推开琴行玻璃门时,那种"今天又要变强一点点"。
对了,最后说个冷知识:贵阳大十字那家30年老琴行,地下室藏着台1898年的施坦威,去上课的话说不定能蹭弹一下——这体验,够吹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