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家长都纠结过。先说个真实案例:朋友家孩子在郑州东区某机构学了半年,现在听到钢琴俩字就往厕所跑...其实啊,关键不是学不学,而是怎么学。钢琴确实能培养:
但记住,千万别被"考级"绑架了。郑州现在有些机构就爱拿考级说事,其实孩子能享受音乐才是正经。
跑遍了金水区、郑东新区二十多家机构,发现主要分三类:
1.传统琴行: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价格倒是实惠(80-150元/节)
2.连锁机构:教材统一但容易模式化(比如某著名连锁就爱让所有孩子弹同一首曲子)
3.私人工作室:贵是真贵(200元起),但能因材施教
特别提醒:郑州这两年冒出不少"速成班"号称三个月能弹《致爱丽丝》。这么说吧,要是真这么神,朗朗都得失业。
这里划重点了!好的钢琴老师要有这三个特质:
1.会和孩子聊天(能把乐理讲成故事)
2.示范时手指像在跳舞(自己都弹不利索的趁早pass)
3.不轻易发火(见过个老师因为错音拿尺子打手,简直了...)
建议先去试听,重点观察老师怎么纠正错误。要是开口就是"你这手型不对"节奏全乱了"多半要完蛋。
1.盲目追求考级(十级证书≠会弹琴)
2.过分干预上课(坐旁边不停插嘴最烦人)
3.买最便宜的钢琴(两万以下的真不如电钢)
4.每天必须练1小时(孩子状态不好时15分钟也行)
5.和别人家孩子比(特别伤自尊,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很多人不知道,郑州这些地方能蹭免费资源:
带孩子多听听现场演奏,比闷头练琴管用多了。
调查了50个中途放弃的郑州琴童,发现主要原因根本不是"天赋":
有个小妙招:让孩子自己选想学的流行曲,周杰伦的《晴天》比《小星星》有动力多了对吧?
要说个人观点啊,学琴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觉得是在玩音乐,而不是被音乐玩。郑州现在有些新兴工作室就在尝试游戏化教学,把乐理知识变成闯关任务,效果意外的好。
最后啰嗦一句,如果发现孩子确实抵触,及时止损也没啥。毕竟钢琴只是培养素质的途径之一,别搞得亲子关系比琴弦还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