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音桥某培训机构的数据显示,他们的成人学员比例三年涨了47%。这事儿挺有意思,我琢磨着主要原因就这几个:
我认识个解放碑的白领小姐姐,每天午休都溜去练琴,她说弹完《天空之城》片段再回去上班,下午开会骂人都温柔三分...
有些机构打着"包会《致爱丽丝》"旗号,其实吧...这么说吧,我见过最离谱的广告是"三天学会即兴伴奏"学员最后只会用一根手指戳旋律。
正经建议:
至少预留3个月打基础
每周2-3次课比较合理
别信"过考级"这种鬼话
去年夏天我去过一家没空调的琴房,好家伙,弹《热情奏鸣曲》真成""——汗把琴键都腌入味了。建议选机构时注意:
遇到过留学回来的老师把《献给爱丽丝》教成爵士版,也见过老教授非要让零基础先练半年哈农。适合成年人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见过太多人一冲动买两三万的钢琴,结果变成高级晾衣架。建议分阶段投入:
1. 先用电子琴试水(500-2000元足够)
2. 坚持三个月再考虑租钢琴(重庆有些琴行月租才300)
3. 真确定要长期玩再买立式琴
别被"每天两小时"吓到,我教过的学员里进步最快的反而是那些:
重点是要形成肌肉记忆,这跟健身原理差不多,少食多餐比突击训练管用。
刚开始别跟古典死磕,从这些入手更带劲:
有个沙坪坝的程序员大哥,用《超级玛丽》主题曲练跳音,现在都能给女儿伴奏幼儿园演出了。
江北嘴那家"江畔琴社"绝了,对着嘉陵江弹《船歌》特别有感觉;南坪有个老师专门教川剧元素改编的钢琴曲;要说最实惠的还是大学城,学生价的私教课质量一点不打折...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成年人学琴最大的优势不是手指灵活度,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想弹给家人听?想圆童年梦想?或者单纯喜欢音符流动的感觉?记住这个初心,比什么练习方法都重要。哪天在重庆某个琴房听到断断续续的《卡农》,说不定就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