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别人流畅地弹奏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肯定不行"其实啊,钢琴这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它。
三个最常见的错误认知:
有个真实案例:65岁的张阿姨退休后开始学琴,现在都能给孙子伴奏儿歌了。她最常说:"就当是玩解压玩具,错了就重来呗。" 二、琴键上的"大礼包"这样练最划算
刚开始摸琴的时候,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太着急。恨不能一周就学会《克罗地亚狂想曲》,结果连基本手型都没摆对。
给小白的学习路线图:
1. 第一个月:重点不是弹曲子,而是...
2. 第二个月:可以开始...
3. 第三个月:这时候你突然发现...
咱们实话实说,刚开始练琴确实容易无聊。特别是反复弹同一个片段的时候,简直比背单词还催眠。不过别急,这儿有几个亲测有效的招数:
让练习变有趣的妙招:
有个学员告诉我,他把练琴时间安排在晚饭后,当成"运动"结果意外坚持了半年。你看,把练琴和生活习惯绑定,效果出奇地好。
大概学到第4-6个月的时候,很多人会遇到第一个瓶颈:进步变慢了,曲子变难了,热情消退了。这时候最容易放弃,但其实——你正在升级!
突破瓶颈的实战经验: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大学生,卡在《献给爱丽丝》中间段两个月。后来改用"着练"——先练最后8小节,居然一周就突破了。有时候,换个角度就有转机。
说到考级这事儿,我得掏心窝子讲几句。很多家长一上来就问"多久能考过三级"啊...(摇头)
关于考级的冷知识:
更值得关注的是:能不能享受音乐?能不能用钢琴表达情感?这些才是二十年后来看最重要的东西。
刚开始学就用施坦威?除非家里有矿。但买太差的琴又会打击积极性,这个度怎么把握?
选购入门钢琴的黄金法则:
有个学员图便宜买了杂牌电钢,结果半年后按键失灵,维修费都够买新琴了。所以啊,在琴上省钱是最不划算的。
学钢琴说到底,是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那些弹得好的人,无非是把"不想练"的日子也坚持过来了。你现在觉得难的东西,三个月后再看,可能简单得让你想笑。所以别急着评判自己行不行,先弹满100小时再说。记住啊,钢琴从来不会嘲笑弹错的人,它只回应坚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