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现在家长让孩子学琴啊,十个里有八个说不清具体原因。咱们掰开揉碎说:
(敲桌子)重点来了!别把考级当唯一目标,又不是打游戏通关。我们有个成年学员,纯粹因为喜欢《海上钢琴师》电影来学琴,现在天天在朋友圈发即兴演奏,快乐得很。
新手最容易栽跟头的几个地方,我给大家划重点:
1. 选老师比选钢琴重要
千万别信"买贵琴才能学好"鬼话!我们教室那台老珠江钢琴,十五年教出上百个学生。关键要看老师:
2. 别跟流行歌曲死磕
知道你们都想弹《梦中的婚礼》,但实话实说啊,就像没学会走路就想跑马拉松。我们从《玛丽有只小羔羊》开始,两个月后照样能弹出好听的旋律。
3. 每天15分钟>周末突击
有个特别常见的误区——觉得必须每天练两小时。其实刚开始,保持规律比练得久更重要。就像刷牙,早晚各五分钟,牙齿就不会坏对不对?
(清清嗓子)说到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别的机构可能吹师资多牛,我们最得意的是做了三件小事:
1.每月客厅音乐会
把教室布置成客厅,家长孩子围着钢琴吃点心听演奏。上个月有个孩子紧张得手抖,大家集体打拍子鼓励,最后弹得特别好——这种温暖,考级现场给不了。
2.错题本计划
每个学生有本彩色笔记,不记弹对了什么,专记"今天左手总比右手快半拍"这种具体问题。半年后翻看,进步一目了然。
3.自由创作时间
每节课最后十分钟,随便弹你发明的旋律。有个七岁小朋友发明了"下雨声"弹法,现在成了我们的教学素材。
(突然提高音量)谁跟你说学琴必须童子功?!我们最大的学员68岁,退休后才开始学,现在能给养老院的老伙伴们伴奏。成年人学琴反而有优势:
上周还有个程序员学员跟我说,debug时卡住了就弹会儿琴,经常弹着弹着就想到解决方案——你看,这算不算意外收获?
咱们敞开天窗说亮话,学琴确实要花钱,但可以花得聪明:
说个数据吧:在我们这儿学满两年的学员,87%都觉得这笔投入值——不是因为他们成了钢琴家,而是发现音乐真的能让生活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