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高雅+前途"——这个观念让家长愿意掏钱,但老板们发现:房租比钢琴贵,招生比教琴难。举个例子,上海某机构月租3万,却要收50个学生才能保本。可现实呢?大部分机构是这样的:
疫情后家长最先砍掉的就是艺术培训支出。广州李老板说:"还有200个学生,今年续费率不到30%。家长直接说'先停掉,等中考完再说'"。
普通立式钢琴2万起,教学场地要隔音装修,这些都是沉没成本。更头疼的是:
北京李女士的案例特别典型:靠口碑做到3家分店后,贷款买了20台三角钢琴,结果新校区招不满人,每月净亏8万,撑了半年只能申请破产。
说实话,能活下来的机构都在做三件事:
① 搞差异化
有家机构专教成人速成班,主打"30天弹流行曲"比儿童培训赚钱
② 玩转社群
杭州王老板每周组织学生音乐会,家长自发转发,省下大笔广告费
③ 控制成本
成都某机构用电子钢琴教学,租金砍半,还能开夜间成人班
先泼冷水:现在入场比五年前难十倍!但如果你真想干,记住: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艺术教育不该是暴利行业,那些倒闭的老板,很多是忘了教钢琴的本质是培养兴趣,而不是制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