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个特别的教学理念:钢琴不是弹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这话听着有点玄乎是不是?但跟着他学上两节课你就懂了。
蔡老师遇到这种问题总会笑:"又来一个找借口的!"他会让你做个小测试: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立马拍桌子:"就成了!学钢琴要什么天赋?要的是这个——"他会指指自己的耳朵和心口。
"现在人太依赖眼睛了,"蔡老师总这么说,"琴得先学会听。"他的入门课特别有意思——不让看谱子,就让你闭着眼睛听,然后模仿。你说这方法怪不怪?但效果出奇地好。
最讨厌的哈农练习被他改编成了各种小游戏。比如"爬楼梯"练习,边弹还得边数台阶;"房子",弹错音就要学青蛙叫。你说幼稚不幼稚?可学员就是进步快。
"错音?好事啊!"蔡老师的经典语录。他有个理论:每个错音都是在提醒你某个地方需要加强。所以他的课堂上,没人害怕弹错,反而会主动分析错在哪里。
去年有个完全零基础的上班族张姐,跟着蔡老师学了12节课(每周一节),现在已经能流畅弹奏《梦中的婚礼》了。蔡老师的秘诀是:
"先尝到甜头才有动力嘛,"眨眨眼,"练音阶多没意思。"## 五、给自学者的建议(蔡老师特别叮嘱)
如果你暂时没法上课,蔡老师说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1. 每天就练15分钟,但必须天天练
2. 录音!录下来自己听比什么都管用
3. 别急着买钢琴,先用电子琴试试水
4. 找些简单的流行歌开始,别一上来就啃古典
"啊,"他总爱说,"是玩具,不是刑具。"这话听着简单,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很多新手第一课就问买什么钢琴好,蔡老师通常会反问:"买跑车之前不先考驾照?"他建议:
有个学员花五万买了架立式钢琴,结果学了三个月放弃,现在那琴成了晾衣架——蔡老师说起这事就摇头。
你以为小孩学琴更快?蔡老师可不这么看。他说成年人有三个优势:
"岁的王会计,学了半年就能给女儿伴奏儿歌了,"老师特别得意这个案例,"关键是要找到学琴的乐趣点。"要说跟蔡老师学琴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技术上的进步,而是他那种"音乐"的态度。有次我问他为什么能保持这么好的教学热情,他边调音边说:"你们从怕钢琴到爱钢琴,这多有意思。"这话朴实,但透着股真诚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