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不是卖身契,而是给你和老师都上个保险。比如去年有个学员临时退课,机构非要扣全款,最后靠合同里"15天告知可退剩余课时"条款才讨回公道。白纸黑字写清楚,总比事后扯皮强对吧?
核心功能就三点:
案例:李阿姨给孙子报了60节课包,结果机构跑路时还剩42节,因为合同写的是"惠课程不退不换"8千多块直接打水漂。
你得盯紧这些细节:
多数机构允许每月调课1-2次,但要注意:
这可是最容易起纠纷的部分!记住三个关键点:
① 试用期条款(有些机构提供3节课无理由退费)
② 不可抗力处理(疫情封控期间怎么算)
③ 剩余课时折算方式(按原价还是优惠价?)
有些合同会藏着这种条款:"学员获得比赛奖项后,机构有权使用肖像宣传"孩子将来成朗朗了,这条款可就值钱了...
熊孩子把钢琴键抠坏了怎么办?标准合同通常规定:
王小姐花高价报的"首席教师一对一"三个月换了4个老师。好合同应该写明:
1.实地考察:看看琴房隔音效果,试试座椅高度(别笑,这关系到孩子脊椎发育)
2.试听对比:至少体验3家机构的教学风格
3.查证资质:营业执照和教师资格证缺一不可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别被"限时优惠"昏头。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今天报名送10节课"匆忙签约,结果发现教学根本不适合自己。好的钢琴教育就像煲汤,得文火慢炖,那些催着你立刻交钱的,八成不是什么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