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10个孩子里至少有3个学过钢琴,可自从""落地后,不少家长开始犯嘀咕——这钢琴课到底还要不要继续?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保证让你听完心里有谱!
先说清楚啊,"双减"减的是啥?简单讲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学科类培训负担。注意关键词——"类"!这里头可有讲究。
钢琴培训属于啥?艺术类对吧?所以理论上不受直接影响。但实际情况是...(挠头)很多家长把周末时间重新分配了,导致艺术类培训也跟着受影响。我认识的一个钢琴老师就说,去年这时候教室排得满满当当,现在周三下午居然空出来了!
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家长觉得"钢琴有气质"结果孩子哭着练琴。现在周末时间多了,不如先观察观察:
记住啊: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逼出来的十级证书不如真心喜欢弹个小星星。
说实在的,学琴确实是个长期投入:
要是觉得压力太大,完全可以考虑...
这个问题特别关键!现在很多家长突然清醒了:
有个家长跟我说,自从想通这点,孩子反而进步更快——因为不用赶考级进度了,现在能好好打磨曲子。
现在很多APP做得真不赖,比如:
1. Simply Piano:游戏化教学
2. Flowkey:跟着亮灯弹琴
3. 口袋五线谱:随时认谱
等公交、吃水果的时候刷十分钟,比心不在焉坐琴凳一小时强多了!
疫情教会我们一件事——有些课真的可以线上上!特别是:
不过要注意,到一定程度后,现场指导还是不可替代的。建议可以:
最近冒出好多"学习小组"三五个孩子一起:
北京有个妈妈群就这样搞,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因为有人比着练嘛!
采访了几个琴行老板和老师,发现挺有意思的现象:
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啊...学琴这个事吧,关键看家长心态。现在最大的误区是:
其实完全可以折中嘛!比如:
我侄女就这样,现在弹《孤勇者》可溜了,虽然手型不标准,但全家人听得乐呵呵的,这不也挺好?
最后啰嗦一句:教育政策怎么变,培养孩子感知美的能力永远不会错。钢琴也好,别的也罢,找到适合自己家的节奏最重要。毕竟啊,人生不是只有do re mi,还有诗和远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