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第一次参加的人都会懵——几百号人聚在一起弹琴?那可太吵了!实际上,大会主要干三件事:
你知道吗?7岁以下孩子注意力只能维持8-15分钟。去年大会展示的"恐龙闯关教学法"把每首练习曲变成恐龙收集能量碎片的过程,完课率直接翻倍。
很多老师栽在这个坑里——给成人学员塞《梦婚》这种曲子速成。其实应该先教《权利的游戏》主题曲这类流行乐培养兴趣,等他们上瘾了再塞练习曲...
学生总把《致爱丽丝》弹得像"致耳背丽丝"今年新增的"错音诊疗室"特别有意思,专家会带大家分析典型错误录音,跟医生会诊似的。
有个老师演示了用智能琴键垫:学生弹错时,对应的琴键会亮红灯,课后APP自动生成"错音热力图"贼好用!
要不要考英皇考级考官资格?开工作室怎么定价?这些实战问题都有专场讨论。
1.选课像吃自助餐:别贪多,重点攻克两三个最急需的模块就行
2.茶歇时间比上课还重要:很多教学神器都是在咖啡机旁边发现的
3.记得带录音笔:去年有个老师即兴改编的《小星星变奏曲》现在全网都在用
我特别认同今年德国专家说的观点:"老师要像导游,不是把游客硬拽到景点,而是让他自己发现路上的惊喜。"比如教连奏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手指是在溜冰场上滑行...
不过也有争议——关于是否要用游戏化教学,有位老教授就说:"肖邦变成俄罗斯方块,这是对艺术的亵渎!"现场争得可热闹了。
根据今年的苗头,我觉得这几个方向要重点关注:
说到底啊,当钢琴老师最怕的就是把自己活成节拍器——只会机械地打拍子。培训大会最重要的不是学多少技巧,而是打破思维里的那堵隔音墙。就像我导师说的:"你要是自己都觉得弹琴是受罪,怎么让学生爱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