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很多小白第一次听到"剧目"这个词就懵了。简单来说,它就是老师给你安排的学习路线图,好比健身教练给你定制的训练计划。长宁区作为上海的音乐教育高地,各家机构的培训剧目还真不太一样。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有个大学生在中山公园附近报班,老师上来就让他练《梦中的婚礼》,结果手型全练歪了。后来换到虹桥路的机构,从《小汤普森》开始系统学,半年就能弹简单的流行曲了。
把古典基本功和流行曲目混着教,就像先让你蹲马步再教你打降龙十八掌。长宁音乐学院的李老师说过:"90后家长更看重孩子能实际演奏作品"。
1.试听课要盯细节:老师是直接给谱子,还是会讲解发力方法?
2.看教材出版时间:2010年后的教材通常会加入流行元素
3.问清楚阶段性目标:比如三个月后能完成什么曲子
有个特别的现象:天山路上有家机构用游戏化教学,把《献给爱丽丝》拆分成10个关卡,学员留存率比传统机构高40%。这说明啊,教学形式比剧目本身更重要。
虽然我是科班出身,但必须说句大实话:成年人学琴真没必要死磕古典。见过太多人因为练《哈农》练到怀疑人生而放弃。其实现在智能钢琴都能辅助纠错,先从你喜欢的歌开始练保持兴趣最重要。
要是给自家孩子选,倒建议前两年老老实实打基础。就像学写字要先练笔画,直接学连笔字肯定写不好。不过也别太教条——有孩子弹《冰雪奇缘》主题曲进步神速,因为喜欢啊!
最后提醒下,别被那些"皇家认证"体系"的招牌唬住。好的培训剧目应该像量身定制的衣服,穿起来舒服才行。下次路过长宁来福士,不妨去琴行转转,说不定就遇见你的本命曲目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