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学琴得专门跑少年宫或者音乐学院,现在呢?可能你家楼下就有琴行开着晚班。三个现实原因让学琴变得更亲民:
举个真实例子:我们小区张阿姨退休后才开始学,现在都能弹《梦中的婚礼》了。她老师就是隔壁商场的钢琴工作室找的。
别急着交钱!记住这个"三看三问":
琴房隔音好不好?钢琴是不是定期调律?(偷偷告诉你,有些机构用十年不调音的钢琴糊弄人)
老师有演出视频吗?拿过哪些证书?重点看有没有ABRSM英皇考级或中央音乐学院认证——这俩含金量比较高。
试听课敢不敢免费上?教材是东拼西凑还是成体系的?我见过最离谱的机构,用少儿教材教成年人...
1.贪便宜选集体课——6个人挤一间琴房,一节课摸琴不到10分钟
2.迷信速成班——说"能弹《致爱丽丝》的"里有九个是骗子
3.盲目追求考级——又不是要当演奏家,享受音乐更重要不是吗?
有个朋友花两万报了个"保过六级"的班,结果连《小星星》都弹不利索。后来换了社区老师慢慢学,反而进步特别快。
报班只是开始,日常练习才是大头。分享几个实操建议:
重点说下租琴这事:现在有种"钢琴",扫码就能用,特别适合租房族。我们办公楼大堂就放着一台,午休时间总有人去弹。
可能有人觉得,二十多岁才开始学太晚了。但根据中国音乐协会的数据,成人学员的坚持率反而比少儿高37%。为什么?因为:
我自己就是工作后才学的,现在周末在家弹个《菊次郎的夏天》,比刷手机放松多了。虽然永远成不了朗朗,但自娱自乐足够了不是?
要说最大的收获,反而是培养了专注力。弹琴时必须全神贯注,这种心流状态在工作中都很少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