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学钢琴确实挺烧钱的,但互联网直接把门槛砸穿了。你看啊:
不过话说回来,资源太多反而容易挑花眼。我见过不少人囤了几十个G教程,结果连《小星星》都弹不利索——关键得会筛选。
1.迷信速成:"三天学会《梦婚》"这种标题看看就得,钢琴毕竟是个手上功夫
2.装备焦虑:其实500块的电子琴够用一年,别急着买三角钢琴
3.死磕五线谱:成年人可以先学简谱找感觉,兴趣上来了再补乐理
有个真实案例挺有意思:我认识个外卖小哥,用餐厅等餐的时间在手机钢琴APP上练,半年后居然能弹《菊次郎的夏天》了。你看,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对吧?
这时候可以:
1. 挑战《欢乐颂》这种双手配合曲目
2. 加入本地琴友互助群(很多公园都有免费交流活动)
3. 录视频记录进步,真的会越练越上瘾
遇到卡壳太正常了。我的经验是:
Q:手小/年纪大能学吗?
A:见过70岁老太太弹《梁祝》的,也见过小学生弹肖邦的——关键看练习方法。手小的可以侧重练八度内的曲子,成年人理解力强反而学乐理更快。
Q:没有琴怎么办?
A:纸键盘练指法、水果钢琴APP过瘾、琴行蹭琴...办法总比困难多,就看你有多想学。
学琴最神奇的不是学会多少曲子,而是它能重新训练你的大脑。我见过暴躁的出租车司机学了半年琴后,等红灯时都会不自觉在方向盘上敲节奏。音乐这东西吧,它不像数学题有标准答案,弹错两个音说不定能碰出新旋律。
最后说句实在的:别把学钢琴想得多崇高,它就是项挺有意思的手部运动。哪天你能边看电视边盲弹《卡农》了,那时候再考虑要不要报班深造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