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总以为找钢琴老师就是看价格,其实水挺深的。目前上海主要有三种培训模式:
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问"多久能弹《梦婚》"其实比进度更重要的是:
1.听示范课:好老师一定会先让你碰琴键,而不是光讲理论
2.看教材:《拜厄》和《汤普森》至少得有一套吧
3.问退费政策:敢承诺"三节课不满意全额退"的往往更靠谱
有个真实案例:静安区的张阿姨给孙子报了2000/节的"大师课"孩子连五线谱都认不全。所以说,贵不等于对。
这是新手最纠结的问题。我的建议很直接:
徐汇区有个琴行老板跟我说,他们回收的钢琴里,90%都是买来积灰的。你想啊,上海房价多贵,放台钢琴占地方不心疼吗?
和小朋友不同,成年人学琴要特别注意:
我认识个陆家嘴投行精英,用午休时间在办公室折叠键盘上练《菊次郎的夏天》,半年后居然在公司年会上露了一手。
除了课时费,这些隐形消费要心里有数:
有个家长跟我算过账,孩子考完钢琴十级总共花了23万,其中1/3都是这种杂七杂八的费用。
在上海学琴这么多年,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破除三个迷信:
1. 别信"长才能弹好琴"钢琴家孔祥东当年还被说手小呢
2. 别信"必须从小学"——我教过70岁的退休教授,弹肖邦一样动人
3. 更别信"练8小时"——科学练习比熬时间重要一百倍
最后说句大实话:学琴就像谈恋爱,与其纠结"不值得"不如先试试看自己到底喜不喜欢。上海这么大,总有个琴键等着和你产生共鸣。